这是其中一个原因,另一个也算是利民了。
    苏州虽然是膏腴大府,但也不可能家家小康。
    苏州人口稠密,按比例一分,家家户户也没几亩地,一般家庭的孩子一样是从小撒尿和泥,吃糠喝稀长起来的,不帮家里做工出力,又没钱读书识字,总不能十来岁街头巷尾当青皮吧。
    给这群孩子找点工来作,挣到的工钱也足以补贴家用了。
    使用童工这种事,放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就是不同的性质。
    起码在眼下的大明,即使是在直隶省苏州府这个堪称国家的心脏部位,使用童工,都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
    至于所谓过早让孩子负担劳动,会不会伤身体?
    是种地累,还是纺织累。
    “这王雨森,是个有想法也有胆识魄力的官。”
    朱允炆突然对这个王雨森来了兴趣,这个时代,还有这种敢于充当改革先锋兵的旗手人物?
    “弹劾的事驳回,算了,压下不做回复。另外双喜啊,安排人去一趟苏州传召,朕要见他。”
    同在直隶省,南京往苏州,快马一日可到,也耽误不了什么工作。
    景清心中一跳,王雨森这此事办的牛气啊,愣是把自己给办进皇帝心里了。
    而且皇帝这一手玩的妙啊,弹劾的奏本如果驳回的话,那破坏男女大防的帽子就要内阁和都察院来戴,届时风言风语都要非议中枢了。
    内阁只要不出行文支持王雨森,那这口黑锅还是先由苏州府自己扛着,但是皇帝却召见了王雨森,既是鼓励嘉奖,也是向外界释放的一种信号。
    以后说话的时候留点神注点意,别骂的太狠,王雨森的事皇帝是支持的,只是没法亲自出面说,这里面的分寸只要你们这些官员教谕的眼不瞎就能分析出来。
    景清是心中有数的告辞退下,朱允炆又拿起那几分弹劾奏本复看了一遍。
    他召见王雨森,哪里只有景清想的那么肤浅,这可不只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更多的还是朱允炆对王雨森的一种迫切的好奇心。
    大明的官员,是怎么会具有如此魄力敢于挑战世俗壁垒,寻求改革的呢?
    古人的聪明才智朱允炆从来不会小觑,但古人的行径几乎都在一个固定的圈子里打转,鲜少会有跳出来的所谓逾矩的行为,更何况这种挑战‘道德底线’的大胆举措了。
    这个疑问压在朱允炆的心里,他一定要弄明白!
    第303章 要做好改革的先锋官(下)
    作为曾经翰林院下放前的考定魁首,王雨森自然是见过朱允炆这个皇帝的,但是离京之后的这几年,两者便再无机会见面了。
    也因此,这个年轻的知府见到同样年轻的朱允炆,还是止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
    “臣苏州知府王雨森,参见吾皇圣躬金安。”
    极其规矩的在晃眼的京砖上叩了一记首,耳边便响起那道熟悉的,刻在脑海里铭记一生的声音。
    “朕安,起来吧。”
    朱允炆居高临下的打量着眼下这个直隶省最年轻的知府,也是看的心中欢喜:“先坐,不用跟朕多礼。”
    谢过恩,王雨森小心翼翼的落下半个屁股,上半身挺得笔直,静静等着皇帝的训示。
    “前天,左都御史景清来找朕,递上了几分奏本,无一例外都是地方弹劾你的,说你破坏男女大防,竟然要在苏州搞男女同工,确有此事否?”
    虽是问罪之事,但王雨森并没有被吓住,他大着胆子偷摸瞅了一眼朱允炆的脸色,而后恭声回答:“回陛下,确有此事。”
    “跟朕说说你怎么想的。”
    朱允炆有心吓他,寒着脸冷哼一声:“苏州府不是你王雨森的苏州,你藐视祖制,乱搞一气,简直是无法无天!”
    这冰冷的语气,诘责的斥骂让王雨森心头一跳,下意识的从椅子上站起,而后端肃的躬身。
    “陛下息怒,容臣细禀。”
    组织一番言语后,王雨森为自己的行为解释起来。
    “苏州不比北方,苏州人口稠密,田亩可垦之数已达饱和,想要完成每年的税计除非伐木毁林,若是毁林便势必要破坏苏州的美景,且与防汛不利,为一载之利而毁百世之产,此断然不行。
    这几年开商禁,平赋民生,民间多有私产者无计其数,所需新衣者也是日趋增加,江南织造局的订单年年都在创新高。
    而朝廷这两年下南洋,所带的货物一直都不多,究其原因便是供不应求,臣在此间看到了机会,这才打算牵头苏州地方的布商,合资开一家大型的纺坊,全力生产苏绣、绢布等物,对内可以降低布价,使更多的百姓有新衣穿,对外也可以支持江南织造局以及商部下南洋的贸易之事。”
    朱允炆不买账,喝了口茶还是诘问道:“朕让你解释男女同工之事,没让你来给朕上课。”
    “苏州绣女有限,数不足以支持生产。”
    赶忙将人手不足的事搬出来,王雨森回答道:“臣决意扩建苏州营纺司,有经验的熟手都被臣征借去加工苏绣了。而一般的绢布便是新手教个几日也可学会,只因人手不足,便是全力面向地方招募怕也是力有不逮,所以臣才大胆尝试,希望招一批适龄的小子进入纺坊劳动。
    虽然男女同工,但只要监管得当,同时在纺坊内设置不同的生产区域,将这些男女分开进行劳动,谅可无妨。”
    这个回答还算是中规中矩,包括预防的手段也说了出来,朱允炆便微微颔首。
    “你能考虑好其中的利弊,也算是下了苦功用了心,坐吧。”
    心中长出一口气,知道自己这算是过了皇帝御前策问前的第一关,王雨森便踏实了不少。
    为什么要先吓这王雨森一下,朱允炆的目的便是想看看这小子有多少胆识,他的施政理念够不够坚定罢了,别他这一瞪眼,这小子直接满嘴告罪,说什么回头就汰改之类的话。
    要真是如此,朱允炆马上就把他就地给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