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八年高堂拜寿,你更是从湖广、四川多地请了戏班,流水席开了三天三夜。
    这个问题,你先交代一下吧。”
    朱棣的眉心陡然跳动起来。
    先前他还有所疑惑不解,搞不明白皇帝的动机,现在双喜一开口,朱棣便全部明白。
    难怪皇帝要钦点三法司会审了!
    马大军根本就不是只因为区区一件献毒的事被皇帝审察。
    无孔不入的锦衣卫,发现的问题不在少数,皇帝钦点三法司会审的目的,就是借马大军的事来敲打三法司的主官。
    这天底下的事,没有皇帝不知道的。
    你们三法司在全国的署事衙门、科道言官、外驻地方的胥吏查不出来的事,大内知道的一清二楚。
    那么,这算不算也是在警示自己呢?
    朱棣面容古井无波,但内心已是一片涟漪。
    现在的他只觉得朱允炆这个大侄子越来越陌生了。
    “云南都指挥使司成立之后的扩军补充,满员定额是十万人,但这两年兵部清点一直没有满员过,马大军,你是不是吃空饷了?”
    这个问题一抛出来,朱棣便勃然色变。
    空饷,那是妥妥杀头的罪过。
    双目几欲喷火,朱棣恶狠狠的盯住马大军,猛然一拍桌面:“说话!”
    “没有的事。”
    这个问题,马大军很是镇定,并没有惊慌失措。
    “云南都司的兵员补充一直没能满额,原因便是因为择优不易,末将一直恪守招录的章程。
    对于身薄体弱、超龄的一律不予招录,加上这几年一直在打仗,死一批、补充一批,人数浮动不定,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但是空饷的事,末将是从未行过,每一年没有用完的银钱,都被封存在昆明的府库内,这一点,云南布政使司可以作证。
    因为考虑到地理的原因输送困难,多出来的银子并没有原路输送回南京。”
    这个解释朱棣是无法接受的。
    “那为什么每年后勤部都没有收到这笔饷银使用的相关奏本。”
    “末将不识字,而且末将觉得,一年空下来的左右不过几万两,没必要大动干戈再让后勤部派专员来清点。”
    马大军闷声道:“联军攻克章普尔的时候,仅掠夺王宫,就得金银数百万计,大军每一次用兵,都所获颇丰,发到士卒儿郎手里的嘉赏银,没有八十,也有五十两。
    末将自己就是起于行伍,深知一名卒武儿郎流血卖命,一年的饷银不过二十两,所以每次嘉赏发放的时候,都是亲临监管。
    这一点,三军上下都可为末将澄清。
    大把大把的嘉赏银都一两不差,末将何以贪墨空饷,这笔银子,至今绝对还在云南府库,一两不短!”
    “那还真是奇了怪。”
    双喜笑了起来:“既然定南侯不贪不墨,这侯府是怎么盖起来的?”
    大明律没有财产来历不明罪,但解释不清楚的,皆视为贪墨!
    而对于贪墨,大明律记的很明白:
    剥皮实草!
    第353章 审察(下)
    一个军人,一个位抵元帅的高级军官。
    不经商、不贪墨,哪里来的钱营造府邸、纵享奢华?
    这个问题抛出来,马大军一度无言失声。
    “你说话啊。”
    见马大军缄默,朱棣反倒是急了起来。
    要是马大军栽在了这种事情上,那可真是贻笑大方了。
    一个大元帅,因为一笔来源不明的财产,因为家私雄厚而被斩,整个大明的武勋可就成了那群朝堂文官的笑柄,是会被写进书里的。
    “家里的事,末将实在是不知道啊。”
    马大军苦着脸辩解道:“营造宅府、给母亲办寿的事全是末将贱内一手操办,倒是末将前两年纳了一门妾,是暹罗一名大臣的女儿,当时的嫁妆不菲,这几年,倒也没少走动送礼。”
    谁能想到,谁又会相信马大军这么个人物还会吃软饭?
    朱棣当时就笑出了声。
    “只听过姑爷往泰山家里送东西的,马大军啊马大军,你小子也算是个人物,能让泰山家里倒过头给你送礼。”
    说着,朱棣还侧首看了一眼双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