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紧巴巴的生活成了常态,夫妻两人都不再就这个话题多说,等天色完全黑下来,也不舍得点蜡,早早便入了睡。
    后面几天,李三天天盯着头顶飞过的飞禽咽口水,心想着自己要是神射手就好了,射下几只来,也能祭一祭五脏庙。
    他还在发呆,村道上响起一阵阵敲锣声。
    “村口集合,村口集合。”
    被吓了一跳的李三小声骂咧了几句,但还是站起身,跟着左邻右舍一样不明就里的爷们往村口跑,不少人还以为是跟别的村出了什么扯皮的事要打架呢,还抄起了家里的棍子、锄头等物件。
    结果跑过村口,李三才看到,有个衣着不算华丽,但气势岿然的中年男人端坐在全村唯一一张太师椅上,而这张椅子的原主人,村长老李头正站在男人身旁小心翼翼的躬着身子,脸上随着男人不时的低语而不时赔上几丝笑。
    “来了官咯。”
    李三等人心里都顿时恍然,那些手里拿家伙的更是吓得赶紧把物件扔到地上,生怕被看到,定一个冲撞官差的罪名拿进衙门吃板子。
    “都来齐了?”
    “差不多,差不多了。”
    村长垫着脚眺看一圈,转头又躬起了背:“估计也就能有几个没在的。”
    “行吧,回头你们等其他人回来后通知一声就成。”
    中年男子也没有多耽误,从腰间束带取出一张折叠的纸,摊开来,是一篇公文。
    清清嗓子,男子大声读了起来。
    “建文十二年九月乙丑,大明户部四川退耕督办司关于督办四川成都府倚郭及其附属各县田亩退耕相关事宜的通报。
    自建文十二年十月始,四川成都府倚郭及其附属各县,凡拥有自耕土地之百姓,皆可至成都城内的退耕督办司,将其所拥有的自耕田退还给督办司,督办司将会按照当前成都地价的价格,溢价两成收回。
    如有不愿一次性退还的,可选择期限制抵退,按照每年每亩地二两银子领取抵退补偿。
    此公文致四川布政使司衙门。
    大明户部尚书祁著、户部四川退耕督办司司丞周维文。”
    男人说完之后便把这纸公文收了起来,并且有些不耐烦的说了一句:“有不懂的,抓紧把问题提出来,本官还要去其他地方通知呢。”
    成都府下辖那么多县,人手紧张,几乎是一人负责一个县的通传工作。
    男人在不耐烦,但李三这群村民可就炸开了锅。
    朝廷这是要收他们的地?
    当年朝廷的王师入川赶走蒙元人,把土地重新丈量分给他们,这才过去多少年,朝廷就打算收回去了?
    虽说不是白收,朝廷也愿意给钱,但钱那玩意早晚会花光,哪有土地来的实在。
    有土地情结严重的立马就高声反对起来,那是说什么都不愿意。
    但也有脑子灵光的,比如李三。
    “大人。”
    李三扯着嗓子喊了一句:“大人刚才说除了一次性退还外,还可以选择抵退是吧,一年一亩地给二两银子?”
    男人嗯了一声,没多说什么。
    但李三有些不信。
    “大人,一亩地一年才有多少产出,就是全卖了,以现在的粮价也卖不到一两银子,朝廷能给二两?”
    这个问题一抛出来,绝大部分村民才回过神来。
    刚才光顾着想收地的事了,竟然把后面这个选项给忽略掉,李三说的对啊,一年一亩地给二两银子?
    那谁还种地啊,把地抵退给朝廷,年年躺着吃这笔补偿银,他不香吗?
    男人也惊了一下,忙又取出公文来看,发现上面确凿写着一年一亩地二两银子的补贴,便点头应了下来。
    “没错,公文写的,确实是一年二两银子。”
    “我抵了!”
    男人这边话音刚落,李三马上兴奋的做了第一个认投的,他挤开人群跑到最前面:“在哪画押?”
    这天大的好事,哪能放过。
    一看李三抢到了第一位,村民们个个都争先恐后的喊了起来,生怕晚了一步,家里的地抵不出去。
    “刚才本官不说了吗,等到了十月份,你们去成都城,这退耕督办司就在成都府衙办公,拿着田契到那里就可以办理了。”
    男人有些火烧屁股,他突然发现这道补偿措施似乎有些失算的地方,便撂下这句话匆匆离开了。
    要赶回去通知一声,要不然,这耕虽然是退了,但得养活多少懒汉子出来啊。
    男子虽然离开了,但李三等人还是激动的不得了,摆起龙门阵就热聊起来。
    “朝廷仁义,皇帝老子仁义啊。”
    这会也没人说朝廷收地不地道了,全是一片歌功颂德之声。
    抵一年地换二两银子,谁家没有个三五亩,这般算下来,好家伙,小十两!
    这种热闹开怀的场面,就差一条横幅,上写着:
    屋墙一扒,帕拉梅拉;房子一移,兰博基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