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历时多年练成的王者之师早就变成了马穆鲁克那般毫无人性的杀戮机器。
    这支军队的眼里,除了朱允炆,谁都不值一提。
    比二战时期那支党卫军还要疯狂。
    因为他们早就在心底深处完成了自我催眠,认知中,这些让他们欲望得到满足的成就,都是在朱允炆这个皇帝领导下实现的。
    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
    等这支军队在伊斯绿堡实现完所有的价值后,大明绝不会养出第二支这样的军队。
    朱允炆也绝不会允许再如马大军这般的鹰隼悍将用这种方式来练强军。
    倒不是说这群兵会在失去理性后反攻大明本土,而是这些兵一旦退役回国,这种戾性会使他们成为祸乱地方稳定和百姓安全的危险因子。
    不是每一个兵都可以成为大富翁,因为他们从军时期的放纵,他们退役之后的生活甚至很可能会因为格格不入而很快穷困潦倒。
    诚然他们每一个是保家卫国的英雄,但国家总不能全部当祖宗供着,要花多少钱就给多少钱。
    没有钱,生活中当遇到一些难以抉择的亲情方面的困难压力时,这些曾经在异域犯过屠杀、抢掠的狼兵,很可能会被戾性影响基本的理智与道德。
    “是。”
    参谋官领了命便离开,不再打扰薛恪。
    平安京的毁灭,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第504章 京都的毁灭(上)
    甲府防线的沦陷意味着京都已经彻底暴露在明军的炮火下,足利义持虽然暴怒,但也知道此时再如何怒火膺胸也是于事无补,所以对于带领参军败退回来的原野三郎,足利义持难得的网开一面。
    “算了,自从明军登陆以来,玉碎的将领已是不少,戴罪立功吧。”
    虽然足利义持不愿意治罪,但原野三郎在退下后,还是在自己的营房内选择了切腹自尽。
    “双膝跪拜神灵面,一腔忠血撒君前。”
    日本的贵族武士凡死前,都有写绝命诗的爱好,原野三郎虽然不是什么贵族,但也愿意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忠诚和无畏。
    足利义持宽恕了他,但身为一名高傲的武士,战败的耻辱和无能在折磨他的尊严,显然,家族的荣耀和尊严无法宽恕他,所以原野三郎选择了慨然赴死。
    对于原野三郎的死,足利义持虽然盛赞了一番,甚至煞有其事的找到实仁请了一番恩赏,打算通传全军,大肆宣讲以此来号召守卫军来向原野三郎学习,但是当第一枚明军的炮弹落到京都城外防线上的时候,恐慌的情绪仍然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只不过区别的地方在于,随着越来越多的炮弹落下,这些日军反而平静了下来。
    “死便死了吧。”
    在一次战时会议上,足利义持的平静安定了军心:“中原有句话说的好,叫做国破山河在。
    这是咱们大和民族的土地,以前是现在是未来仍然是,我辈的血将永远洒在这片土地上,忠勇的英灵也将永远护佑和鼓励大和子民,世代不息的反抗明贼。
    今日一死,他日,后代儿孙也会赶走敌贼,光复河山。”
    十几万在实仁这位称光天皇鼓励下早已视死如归的日军感受到了足利义持的决心,无不满腔热血,不仅稳住了防线,甚至还组织起了敢死队,向着明军的炮阵发动起视死如归的冲锋。
    一千、两千。
    八千、一万!
    一支支日军的敢死队冒着遮天蔽日的炮火,拿着传统的长刀,批着简陋的铠甲就踏上了冲锋向死的征程。
    “虽然愚蠢,倒是无畏。”
    站在一个军人的角度,薛恪还是对这些陷阵之士报以一定的尊重:“歼灭他们吧。”
    炮阵的两翼,整整两个火枪营布好了防线,当日军的敢死队士兵冲过近两百丈的炮火覆盖区后,兜头迎上的便是一排金属弹雨。
    半机械击发式火绳枪虽然还不如燧发枪那般可以轻而易举的完成装填弹发射,但快捷的击发方式仍然使得火枪营士兵可以完成一分钟五次以上的射击。
    陷阵的日军士兵几乎全部死在了火枪营的阵前,仅有少部分侥幸得存。
    “杀!”
    一名扛着战友尸体冲出来的日军红着双眼,高高举起自己手里的武士刀,正待动手,几把三菱刺刀便同时扎进了他的身体。
    上至面颊、下至小腹。
    这一批,寥寥百十人活下来的日军小队,就这般全军覆没的栽倒在尘埃中,无一幸免。
    炮击持续了近一个时辰,而后便是明军所熟知的哑火冷却期,而这个时间也被足利义持把握住,果断下达了反攻令。
    他早就从原野三郎的汇报中得知,明军的火炮虽然威力巨大,但往往只能打一个时辰就需要长达两个时辰的冷却来为炮口降温,以免炸膛。
    这是属于他足利义持的机会。
    “这足利义持到还有三分勇气。”
    当得知日军动向后,薛恪问了一句:“冲阵的有多少?”
    “两三万吧。”
    参谋报了一个数字,就发现薛恪有些失望的摇了摇头:“还是谨慎啊,那咱们就按照常规战术来打,后手先别露出来。”
    传令兵离开,而薛恪口中的常规打法,便是传统的阵地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