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这离京一年半,你在北京做的很好。”双喜去倒茶,朱允炆就拍了拍自家儿子的小臂,夸耀道:“许阁老都同朕讲了。”
    朱文奎嘴里道着谢,道罢了谢就又沉默下来。
    这已是他现在的为人准则。
    低调。
    尤其是在自己父皇的近前,能多低调就多低调。
    只要自己老实本分,要不得几年,皇位迟早是自己的,没道理这个时候轻狂再不小心犯了错。
    “许阁老今日跟朕说,他上个月向你递了辞呈,你没有批。”
    这事才是大明朝近两年最大的政治新闻。
    柄国朝政,堪称独揽大权的许不忌在皇明四十六年的年尾,向朱文奎递了辞呈。
    “儿臣不敢。”
    朱文奎吓得起身,惶恐道:“许阁老执政治国,是我大明的贤相,儿臣能理清国事还全部仰赖许阁老一直以来的帮衬和教诲,岂敢有此想。”
    “那你说,朕批不批。”
    茶送了过来,朱允炆尝了一口,又冲双喜交代了一句‘给朕换杯白水’,说完复又看向朱文奎,等着后者的回应。
    事关许不忌这般大事,朱文奎自是一百个不敢表态,一开口也是把皮球踢回给朱允炆:“全凭父皇圣裁。”
    “许阁老说他老了,干不动了。”
    朱允炆眼帘微垂,嗯了一声:“既然他一心要走,朕没道理不允,那就批了吧。”
    身旁,朱文奎惊的险些魂飞。
    如此干系重大的事,父皇就这么轻率的定了?
    “让高炽接内阁首辅,杨稷录进内阁吧。”
    朱允炆似乎已经不太想多聊国事,简单说了两句便起身:“朕乏了,其他的事你拿主意便行。”
    说完迈步就走,真个只把朱文奎一人留在了乾清宫里发呆。
    朱高炽接首辅,杨稷补录内阁?
    这,全是妥妥的自己人。
    朱文奎怎么想,都不明白自家父皇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若是如此安排内阁人选,将来朱允炆再离京的话,那这朝堂上下,可就真是他朱文奎一人说的算了。
    以前还有个许不忌这位霸道首辅占着位子,而许不忌又是朱允炆的狂热拥趸,现在不但允了许不忌请辞,还安排了这么两个阁臣来接权。
    你哪怕是安排于谦入阁,朱文奎都能理解。
    毕竟在朱文奎的认知里,于谦也是朱允炆的心腹。
    离开乾清宫的时候,朱文奎走路都是飘的,等他回到家中的时候,数十名这两年向他靠拢的近臣已经守满了一屋子。
    所有人都在等他。
    皇帝回京的首日接见太子,父子两人之间的谈话绝对不缺少极具重量的政治信息。
    但大家还是有些吃惊,因为这次接见太快了。
    “殿下,君父说了什么吗。”
    王雨森也在这群人之中,而他本人更是这些人官职最显赫的。
    内阁阁臣之一嘛。
    内阁五名阁臣,许不忌、王雨森、朱高炽、邝奕和、曾文济,前两人是同出常熟,王雨森做南京府尹的时候,就是许不忌抬举入得阁。
    自打去年年底许不忌递辞呈之后,王雨森就开始向朱文奎靠拢。
    毕竟,谁不想做首辅?
    “父皇,批了许阁老的辞呈。”
    直到这个时候朱文奎都还有些不真实的感觉,要不是茶水烫了他一下,他都打算回房睡觉了。
    皇帝批了许不忌辞呈?!
    众人大惊,王雨森更是面露喜色,急切道:“可说谁来接任吗。”
    不仅他急,在座十几人就没有不急的。
    这些人倒是不指望一飞冲天,但是许不忌一走,内阁总得新补录一位阁臣不是,这些人就惦记能增补入阁便此生足矣了。
    朱文奎瞥了一眼王雨森,微微蹙了下眉头有些不喜,但还是开口道:“由高炽叔接内阁首辅,增补南京知府杨稷入阁。”
    大家伙又垂头丧气起来。
    唯独王雨森,虽失去了梦寐以求的首辅宝座,却反而更加开心,拱手向朱文奎道:“恭喜太子殿下。”
    “何喜之有?”
    朱文奎有些不解,首辅的位置只有一个,给了朱高炽就不可能轮到王雨森,王雨森在这里开心个什么劲?
    “因为朱高炽是宗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