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连制造舆情的勇气都不敢,衙门口当然不用担心偏枉执法有什么后果了。
    如果这些百姓口诛笔伐,对打人者抓住不放,那衙门口还敢偏枉吗?
    偏枉了之后,这些百姓就敢团结起来去衙门闹,那衙门敢来次大屠杀吗?
    “就算到了今时今日,火枪大炮的时代,人民的力量也是最强大的。”
    朱文圻信心满满地说道:“只要我们能够唤醒人民,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力量,什么火枪大炮都不足为惧,肉体凡胎当然挡不住子弹,但将人民屠杀干净之后,这些权贵不也就死了?”
    到了热武器时代,百姓的反抗斗争不会没用,只是看百姓是否齐心。
    别忘了,当兵的也有亲人,他们不会拿起枪对准他们自己父母的,命令比起自己的父母,他们只会调转枪口对向施发命令的指挥者。
    朱文圻按住宁正的肩膀,一字一句地说道。
    “当全天下人都说一件事是错的时候,再有权势的人,也不可能将错误变成正确。神也不行!而这。
    就是人民的力量!”
    定义对错的权力在于人民,从来不是某一个权贵者、当权者。
    当全天下人都说一件事是错的时候,再有权势的人都不可能将错误变成正确,这就是人民的力量!
    第657章 镇压!镇压!(一)
    八月初六,白露,无风。
    宜出行、纳采、上梁。
    忌安葬、动土、作灶。
    这不是多好的所谓黄道吉日,这一天对于天下众多普通百姓来说,只不过是一个有些闷燥的寻常秋日,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千篇一律。
    这一天对于济南某一小部分人来说,又是极重要的一天。
    这一天对于某些人来说,也可能,是他们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这一天,绝不寻常。
    济南府府城内的百姓在八月初五的晚上就很难入睡了,他们守在家里,透过家中的窗户看向窗外的街道。
    没人知道他们在看什么。
    深夜的大街总是冷清的,空寥寥一个人都没有。
    直到破晓的时候,大街上才开始出现零星的行人,也不过是几个打更的老头。
    偶尔会过去一队巡捕,挎着刀,走起路来无精打采。
    熬上一个大夜,当差的身子也吃不消。
    这队巡捕走了之后,大街又冷清下来。
    谁家的公鸡又打了一轮鸣,东方露头的金乌便飞的更高了一些,丝丝缕缕的光线驱散了黑暗,济南的大街变得又亮了几分。
    终于热闹了起来。
    临街的商铺开了烊,卖早点的商贩们起早贪黑做起了买卖,蒸出一屉屉足比壮汉拳头还大的包子,熬出一锅锅喷香的热粥。
    但,昔日满登登一大早爬起来吃饭的客人却少了许多。
    这些做早点的小商贩似乎也不甚焦急,做得了饭,有生意就做一两单,没生意便拿着个小凳子坐在店门口。
    全济南城,都在等着什么。
    终于,在卯时正刻的时候,打更的老头走起路来有些慌张,报更的话都没来得及说完便匆匆跑离。
    一大群百姓出现在了济南城中心大街上。
    这群百姓的数量不多也不少,大概能有三四百,有老有小,有男有女。
    年纪大的能有五六十岁,白发鬓鬓,走路都在晃。
    年纪小的可能才十七八,文质彬彬,看起来很像是学生,面红耳赤,双目都在透着火。
    女人穿着几乎一样,像是济南城外哪家工厂的工装,偶有穿自己衣服的,也是简单的很,脸上也没有施粉黛,很素净。
    这支奇怪队伍的最前方,一左一右站着两个壮硕的年轻男人,举着一道大大的横幅,上面写了一句话。
    ‘打倒草菅人命的奸官赵之其’
    除了这个横幅,便是人群队伍之中,数十幅高举过头顶的大小不一的朱允炆的画像!
    而在队伍前方的中心位置,同样站着一个年轻的男子,此刻正拿着一个喇叭,边走边喊。
    他在说一个故事,一个在济南城百姓心底都快忘却的故事。
    一个发生在好几年前,一场大火带来的故事。
    随着这个年轻男人的诉说,这个几乎被济南百姓忘却的故事重新变得清晰起来,而后引起越来越多的惊呼。
    终于,这支队伍走到了济南城的中心,距离山东承宣布政使司衙门仅有一街之隔的时候停了下来。
    他们也不得不停下来,因为在队伍的正面不足五十丈处,整整两个百户的山东驻军将马路完全横向拦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