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安笑道:“如此回头贾家弄些便饭,还请高邻们聚聚。”
赵都面色稍霁,“如此就叨唠了。”
请吃饭没问题,给礼物不要。
“阿耶。”
一个十多岁的少年进来,却是赵都的儿子赵岩。
赵岩鼻青脸肿的,赵都见了却不是愤怒,而是苦笑。
“大郎,他们又欺负你了。”儿子被打,最愤怒的是父亲,最心疼的是母亲。
赵岩嗯了一声,看着格外的颓废。
“这是怎么了?”贾平安回想起原身在乡学的遭遇,就生出了些同情心来。
“哎!”赵都叹息的声音听着特别累,“咱们这等农户读书的极少,大郎去了学里,因为穷,被那些人……”
这年头农户的孩子能读书真的是罕有,为啥?穷!
你去那些学里看一看,从县学到州学,再到国子监诸学,有几个是农户出身的?
如赵都这等家庭出身的,你连置办书籍的钱都困难,除非父母有大毅力,愿意倾家荡产来供你读书,正如同贾平安的父母一样,否则该干啥还是干啥去。
而且现在科举出仕的官员,除非是门阀出身,或是官宦子弟,一般的平民子弟很难往上爬。
也就是说,贫苦人家读不起书,偶尔有几家人愿意搏一把,最后也是惨淡收场。
科举在此刻并不能调剂社会阶层的有序流动,数十年后,老崔,崔义玄的儿孙们聚集在一起,为了放置他们携带的笏板,需要专门的案几,而且要层层叠叠的堆放……
也就是说,就清河崔氏崔义玄这一枝,在数十年后就出了一群高官。
其它门阀世家就不说了。在科举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只有在世家门阀式微后,科举才真正的成为了普通百姓改变自身阶层的进身之阶。
杨都看着儿子,无奈苦笑。
韩氏却哽咽了起来。
“凭什么欺负大郎!”
赵岩抬头,眼中有倔强之色,“阿耶,阿娘,某不怕!”
这个少年比贾平安小一岁多,看着身材却高大。
这是吃啥长大的?
身材匀称的贾平安有些羡慕。
他准备告辞。
“某就算是不读书,也能出人头地!”
少年的眼中全是坚毅。
若是什么都不改变的话,他会饱受社会毒打,随后渐渐沉默。
贾平安心中微动,“你可愿意跟着某学习?”
瞬间,赵家三口人全部呆滞了,接着就是狂喜。
第219章 因祸得福
贾平安在道德坊里的名气极大。
扫把星,但从不克坊里的人,好感+1。
而且贾家大方,比如说有点事就喜欢请街坊吃饭。搬个家,但凡愿意来的都能吃宴席,这大方的没话说。
第三就是贾平安的本事。
从一个农户的孩子,进了长安城后,他一步步的逆袭,如今挂着录事参军的职位,更是封爵开国县男……
关键还有食邑,这个就很牛了。
而且贾平安诗才了得,青楼里流传着一句话:贾参军去过的青楼,才是好青楼。贾参军睡了的女妓,那才是好女妓……无数老鸨和女妓翘首以盼,恨不能把贾师傅拽进去。
这样的贾平安,多少人艳羡?
关键是他大材斑斑,让多少人想拜在门下却不得。
现在他主动问赵岩是否愿意跟着他学习……
赵都的第一反应就是一把把儿子按在地下,喝道:“磕头!”
赵岩先是懵,接着眼中多了神彩。
那种绝望之中见到了光明的心情啊!
赵岩的泪水一下就滑落下来,然后叩首。
韩氏欢喜的眼中含泪,喊道:“要三个!”
某还没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