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扫把星[精校版]

第3510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商税本是有的,为何还得增加?商人营商不易,若是竭泽而渔,何人来沟通有无?”李义府化身为商人之友。
“陛下,长安城中云集了许多商贾,更有许多外藩商人,若是收了商税,臣担心他们会离去。离去也就罢了,臣更担心他们离去后散播大唐的坏话……”于志宁侃侃而谈,仿佛商人就是自己的亲人。
李治已经被喷了一个多时辰,他看着这些往日里堪称是兢兢业业的臣子,心想他们为何在商税的问题上不肯退步?
他说的口干舌燥,可众人却不肯让步,连心腹许敬宗都激动的问陛下可是病了……看来这是不行了。
“陛下,武阳公求见。”
贾平安!
李治眯眼点头,看着大步进来的年轻人,心中想的却是别的。臣子们为何反对商税?不外乎便是家中也有生意,而且还不小。若是征收商税,他们也会被割肉。世人皆为利益为奔波,宰相们也不例外。
想通了这个,他豁然开朗。但这个局却没法打开。帝王的话被臣子们驳回不算事,但此事却不是个好兆头。臣子们会更加警惕他的言行,有些风吹草动就会群起而攻之。
一个魏征就让先帝头痛不已,一群魏征会如何?
“陛下。”
贾平安行礼,看了一眼宰相们,说道:“臣听闻今日所议的是商税之事,臣于此有些心得。”
“哦!你且道来。”李治心想朕是想让你割肉,可却陷入了僵局之中。没想到你竟然主动把刀子送了来,这是何意?
他看着神色从容的贾平安,往事历历在目。贾平安一直不算有钱,至少在长安的圈子里算不得有钱人。可他却安于如此。但后来却弄了炒茶,更是弄了人参酒。既然不怎么把钱财放在眼里,那他为何还要劳心劳力的去弄这些?
李治突然想到了一句话。
当年贾平安在武媚那里和她争执,谈及挣钱的本事时曾说过:“我若是想挣钱,天下最有钱的人便是我。”
那时候李治并未在意,以为只是年轻人自吹自擂,所以也忽略了他后续的那句话。
“我当为大唐求财!”
第747章 阿姐
长孙无忌在看着贾平安。
从辽东载誉归来之后,贾平安看似平庸的融入了长安城中,压根没有激起一点波澜。上次长孙诠说贾平安给新城出了些主意……这是个危险的信号。贾平安自然是希望他去死,早死早好。新城会不会成为一个对手?
最近他的日子越发的难过了,大外甥咄咄逼人,而小圈子的那些居于高位的人不知不觉中大多都被清理掉了,他孤掌难鸣。
皇帝想如何?
长孙无忌看了一眼李治,只看到了温和。
难道皇帝不想动老夫?
是了,老夫毕竟是他的舅舅,还是托孤重臣,雉奴毕竟是个好孩子。
他斑白的胡须微微动了动,双目中多了利芒,“武阳公这是想为商人说话吗?若是如此,老夫倒是理解。”
贾平安弄了两门生意火爆的买卖,而且并未遮遮掩掩,反而是大张旗鼓。不少人都弹劾过,说贾平安经商,可大唐的权贵有几个不经商?这等弹劾在朝中得不到支持。相反,在收商税这个问题上,平日里把商人们贬低到了骨子里的权贵们却异口同声的反对。
贾平安当年就说过应当收商税,不过当时他人轻言微,没人搭理他。
长孙无忌这话颇有些引战的意思。
“长孙相公,今日乃是国事。”
贾平安不想和一个将死之人啰嗦,长孙无忌一怔,轻笑道:“国事?也是,不过年轻人谈论国事,让人发噱。”
你哔哔的样子让人无语!
贾平安看了他一眼,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蛊惑(演讲),“陛下,大唐如今的经济看似蒸蒸日上,可这个蒸蒸日上乃是用北方成为粮食主产区获得的。臣曾经提议过开发南方,可应者寥寥。”
“北方的粮食便够吃了,从前隋开始,中原风调雨顺,粮食甚至两钱一斗。谷贱伤农,你说的开发南方有何意义?难道让粮价更低些?”李义府咄咄逼人。
许敬宗下意识的就要开喷,可贾平安已经开口了,“李相可知北方的风调雨顺为何而来?”
呃!
李义府当然不知,别说是他,在场的除去贾平安之外,谁也不知道。但他却淡淡的道:“大唐立国,老天降下福祉,天下人沐浴在皇恩之下,其乐融融。”
你这个马屁精,可你反水反对收商税已经让皇帝怒不可遏了,贾平安心中冷笑,“李相可知草原频繁灾荒的缘故吗?”
大唐能一直压制草原,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便是草原病了,雪灾不断……别笑,真的是雪灾和霜灾。灾荒导致草原的实力受损,为大唐镇压突厥提供的天时。而大唐那几年虽然也跟着病了,可大唐的底子厚实啊!
“这便是天谴!”
作为一个文章高手,李义府当然不只是这点水平,他微微一笑,“否则如何能解释大唐风调雨顺,草原那几年却频繁遭灾?武阳公可是有另外的解释吗?”
他笑的很是讥诮。
“当然有。”
贾平安在黄河岸边发现了竹子,以及许多南方才有的植被。而在以后,这些植被都消失了。而且现在的北方竟然是风调雨顺,很暖和。要知道在以后的北方这等场景都看不到了,整个北方到了冬季冻成狗。至于雨水,不好意思,真心不多。
这是为何?
“新学中关于我们脚下的这个地方有许多研究,譬如说气候。新学通过多年的持续观察也记录得出了一个答案,咱们脚下的地方每隔一阵子就要冷一次,而现在只是没开始,所以大唐的北方风调雨顺。可随着时日的推移,大唐的北方将会逐渐寒冷,并且雨水也会越来越少……”
后世许多地方缺水,以至于要建造水窖来收集雨水。
李义府愕然,然后不禁笑了起来,很是轻蔑,“谁记录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