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扫把星[精校版]

第5522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又一个人发出怒吼,随即被驱逐。
“这个世间有多大?这个世间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奥秘?这些奥秘中可有能让人飞天,能让人遁地,能让人深入海底,能让人和千里之外的人通话的可能?”
一群人懵逼了。
“先生这个……有些夸大了吧。”
韩玮只是想想就觉得不可能。
“一切皆有可能。”贾平安说道:“儒学发展千年却变成了固守自封,墨守成规,人人都自发维护孔孟的学问,谁敢越雷池一步便是大逆不道……”
“饭碗!”韩玮赞道:“先生一番话说的清清楚楚,让人如醍醐灌顶。原来儒学千年来发展停滞的缘故便是一群所谓的大儒在维护他们的饭碗。”
“把先贤的观点和先贤的话作为学问来探究行不行?行!”贾平安觉得自己在捅马蜂窝,但也是最后一次了。
“但把先贤的话作为一个王朝的显学行不行?不行!”贾平安斩钉截铁的道:“时移世易,而儒学却做不到与时俱进,更做不到海纳百川,所以这门学问注定将会没落。”
“他们鄙夷商人,鄙夷工匠,只知晓读圣贤书,读了何用?你去问他们,他们会说微言大义,会说能让人明事理,能让人……可这些对国祚何益?”
贾平安举起讲台上的一本书,“大唐需要的是什么?是扎扎实实能促进大唐发展的学问。什么能促进大唐发展?”
“新学!”
一群学生在狂吼。
这些少年兴奋的脸都红了。
这是一次对儒学的彻底批判。
贾平安压压手,“该不该研究如何做人?我认为应当。所以算学中依旧有儒学这门功课,但也仅仅是一门功课。道德的规范有赖于律法和村规民俗,有赖于一代接着一代人的垂范……而无需去皓首穷经。”
一个国家的人都在疯狂琢磨儒学,后世人估摸着也会有些胆战心惊,心想做人有那么复杂吗?
该让哲学家去研究的学问却要全民普及,全民研究,这是何意?
宋代大儒朱熹说过:圣贤千言万言,只是教人做人而已。
在许多大儒的眼中,把人做好了,其它的都无关紧要。你要问如何打造更为锋锐的兵器,如何让农田增收……他们会鄙夷的看着你……
这些自然有卑贱的工匠和农人去做,和我等君子有何关系?我等君子琢磨好如何做人就好。
古希腊出了无数哲学家,可有用?
“我说过,这个世间是个丛林,无数野兽在盯着大唐,想从我们的身上撕咬血肉来强大自身。前晋时就是如此。”
贾平安认真的道:“要想脱离这等厄运,唯一的法子就是强大自身。从格物去强大,从教导百姓如何做人去强大……这些都缺一不可,但万万不可的是什么?”
他指指虚空,“故步自封!因循守旧。今日我想告诉你等最后的话是……从进了学堂的第一日开始,新学的学生就该抱着这么一个念头……”
他认真的道:“我能超越先生!”
他指着自己,“我希望十年后,二十年后,乃至于数百年后,无数后人在新学的基础上源源不断的发展出无数学科,无数新学问。”
韩玮忍不住问道:“到了那时,新学就不保了。”
贾平安看着他,微笑道:“新学为何而存在?”
韩玮下意识的道:“强盛大唐。”
“新学只是工具,而非是主人。若是喧宾夺主,儒学第二就会是新学的未来标签!新学迟早也会沦为争权夺利的工具。所以我想告诫你等,以后但凡有谁以新学子弟为名,以师生为名,甚至以同期科举考试为名……以各等名义抱团,此等人当人人喊打!”
明清时儒学的发展堪称是登峰造极,无数读书人就是通过这些关系连成一片,分食王朝。
贾平安颔首,随即出去。
王宽喃喃的道:“只要能强盛大唐,他不在乎新学是否还能存在……”
第1155章 声音很稳定
“……赵国公说希望十年后,乃至于数百年后,后人能超越新学,超越他。”
“他说若是有人以新学子弟,以师生,以科举同科考生等名头抱团,当人人喊打。”
“他说所有新学的学生进入学堂的第一日就该有个念头,我定然能超过先生。”
武后叹息,“平安这是彻底割舍了自己和算学的关系。”
李治摇头,“你却目光短了些。”
武后淡淡一笑。
王忠良不禁脊背发寒,觉得皇帝这话不妥当。
晚些的茶叶是不是再细小一些?
李治说道:“他这是在鼓励学生超越自己,鼓励学生超越新学,但一切都是在新学的基础之上。他便是奠基者。百年后,数百年后,人们会记得这位新学的奠基者,而却会忘记了朕。”
武媚说道:“学问永存,而帝王只是一任。”
“对。”
李治不禁莞尔,“若是故步自封,若是以新学为名争夺利益,那便是儒学第二。这个话朕深有感触。你看看儒学,多年来还是那一套,说来说去能有何改变?朕也曾审视儒学的发展,却发现儒学无法发展。”
武媚说道:“儒学以孔孟为尊,恨不能把他们说的每一个字都视为圭臬,在此之上儒学便只能在一个筐子里发展,渐渐就成了坐井观天的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