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能[精校版]

第3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几人原本不想搭理李铁,可是一听他小小年纪竟然是同济大学的学生,不禁高看了他几眼。要知道民国时期能读起自费大学的人非富即贵,同时这个时候的大学质量可不是后世那种混文凭的。
可以说,无论是老师的水平,还是学生的质量那都是世界拔尖的。只是几人都是三十左右岁的人了,所谈之事,虽然不算是什么隐秘,可是也不想平白让外人参与进来。年纪最大的宫乔岩刚想拒绝李铁。
就听李铁接着说道:“我刚才无意中听到三位大哥似乎正在为建校资金不足而苦恼,小弟不才,但确薄有家财,不知几位大哥需要多少钱财,我可以捐助一些,也为国家民生出一份力。”
李铁当然不会无缘无故的献殷勤,因为刚才听到三人喊乔岩兄时就觉得耳熟,再后来年轻人一说到芜湖民生学校,李铁这才想起,那民生学校可不就是李克农和宫乔岩一手建立起来的。
此时的李克农才二十六岁,还没有加入共党,只是一心为国的先进爱国青年,如果要是和他们民生学校搭上线,说不定还能抱上李克农这颗大树。
哪成想还没等他想好如何搭喳的时候,一句克农兄惊了李铁一跳。原来这三人之中那个清瘦的青年正是李克农,这才有了他失足跑下楼梯。不过这样也好,直接找到了正主。
这里李铁自报了家门,作为礼貌。场下三人也不好不自报下家门。年长的正是宫乔岩,另一个正是李克农,至于最年青的现在叫做钱德富。其实他也是民生学校创办人之一,也是以后的钱杏村,钱德富是他本名,他对外的名号叫阿英。
李克农现在虽然年纪不大,可是几人之中属他最为老成,最有心计:“不知老弟先前可是认得我们几人,或是听过我们几人。为何一定要参与到我们的讨论中来?”
“我想抱你的大腿!”李铁是这样想的,可是他当然不能这样说出来。他只是很当然地说道:“我年纪虽然很小,可是家父是爱国商人,从小就教育我,中国要想国富民强,必须首重教育,众观周围列强,从英、法到美、日,无一不是先强教育再强国家。
试问,一个全是文盲的国家,怎么可能打得过全是大学生的国家。所以我虽为家中独子,坐拥家财万贯,可是父亲从小就给我请私塾,不但教我天文,地理,更是物理、化学、算术,外语一样不少。
所以虽然我现在只有十五岁,可是同济大学已经早早的就遥请我去那里读书了,我与父亲都认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所以才让我小小年纪独自一人,去行那万里路。”
李铁一番胡吹海骗,无非是想让几人不要小瞧了他,如果不将自已说得妖孽一些,以他小小年纪,谁又会重视得了他。
果然,李铁的一番夸大之词还真震住了眼前三位真正有学问的人。尤其在李铁拿出同济大学的入学邀请函之后,几人终于放下了戒心与李铁攀谈起来。
唉,要不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个年代的人就是实在。一听李铁是刚刚入学的大生生连共和国的特工之王都变得一点警惕性也没有了,好在李铁真的对三人一番好意。
听到初期建立学校只需二百银元就足以,李铁还真没把这点小钱当回事,自已两个月的零花钱就能建一所学校,这也太夸张了吧。于是他大包大揽说这钱他出了,几位英雄不要再被这几百元难住了。
谁知宫乔岩一脸的不好意思接着说道:“前期是只要二百银元就能把学校的场地租好,建好,同时学生也可以开学。
可是工资,教材,平时的消耗也都需要钱,第一期他们打算只召一个班五十名学生。这样头一个月再有一百银元应该可以支撑一段时间。”
李铁好奇地问道:“那一个月后怎么办?”
李克农和阿英说道,只要学校建立起来了,再找当地的乡绅筹款就容易的多了,他们有信心在学校开学的几个月内筹到足够的钱来支撑学校的开支。
实在不行,进入九,十月份,几人家中的粮食就可以换成银钱了,还是可以减轻一下学校的负担。
看着眼前一心为国的三个革命先驱,李铁突然觉得自已很渺小。二话不说,打开钱包,将父亲给的一千银元现金支票就放在了桌上:“这些可以支持半年吧?”几人一看桌上那一千银元的支票,不禁同时瞪大了眼睛。
“这李铁好有钱呀,随随便便就拿出了一千银元,他不怕我们几人是骗子么?”好么,刚才还在怀疑李铁是骗子,一转身就怕人家怀疑他们几个是骗子了。
宫乔岩是内定的校长,他非常珍重的收起支票,感动的冲着李铁抱了下拳,多谢李铁兄弟的慷慨相助,我们一定会在建校时为你立碑。
李铁一听还要立碑吓了一跳:“别,千万别立碑。”
“开什么玩笑,很快你们就要扯起造反的大旗了。这要是把我的名字写到碑上,老蒋将来一定会杀了我全家的,我可是还想安安稳稳混到新社会成立呢。”李铁现在只是想和几人拉上交情,可不能让他们把自已无意供出去了。
几人还在纳闷,因为他们此时还没有加入革命,也没想过要造反,所以并不知道自已以后要遇到的危险。谁不想留名千古呢?现在还不时兴做好事不留名那一套呢。
“以往的乡绅们修个桥,铺个路还要立碑做传呢。这建校可是大功德呀?小兄弟为什么不要呢?”
“啊,我们家有祖讯,做好事不留名,否则踢出宗族,所以还请几位大哥原谅。如果非要留个名,就请留中国无名氏吧。”李铁暗暗擦了把汗。
“另外小弟还有一个不情之请,请各位以后再在别人面前提起我时,都用无名氏代替,千万不要喊我的本名。
但是各位以后如果有能用到小弟的地方,请尽管找我。只要小弟力所能及一定顶力相助。”说完还向三位兄长行了一礼。
这个时候的中国,封建遗毒还没有除净,各种奇规异俗数不胜数,早已见怪不怪的三人也就没有再强求李铁留名。
几人一个是刻意结交,三个是真的学富五车,不过大家都是一心为民者,岁数最小的李铁为了让几人不要小瞧于他,将后世的不少真知灼见引为已用,自然对眼前的众人也是很有启发,一时之间宾主相谈甚欢。
李铁还特意告诉李克农如果真有什么急事需要他帮忙,一定要派个信得过的人去同济大学找他,不要用书信。
说完还将自已从小带着的长命锁交与李克农作为联系信物,同时告诫他千万不要弄丢了,以后有事求他除非李大哥本人去,自已只认锁不认人。
几人只好将李铁的神秘兮兮,当做是李铁的行事风格。因为各自的目标达成,李铁更是要了几盘好菜与三位新认识的大哥好好畅饮了一番。
好在大家都还有要务在身,李克农几人还要去联系别的老师,准备前往芜湖成立民生中学。李铁也忙着去赶火车,大家吃的饱,喝到足最后高高兴兴的各自道别。
第三章 火车上偶遇
晚上李铁带着铁蛋坐上去上海的火车,这个时代的火车跑的真慢,最高时速不超四十公里,从宁波到上海近四百公里,再加上沿途停车,估计没有二十个小时别想到上海。
头一次出远门,年纪青青的李铁和铁蛋倒是精神百倍。铁蛋瞪大了眼睛看护行礼,李铁则用欣赏的眼光看着周围的人群,这个时代能坐起火车的非富即贵,没钱的只能买个站位。
很多的公子,小姐,富商,还有军人都在一节列车厢里,车厢里人满为患,炎炎夏日各种气味迷漫,李铁实在是受不了这些难闻的气味。
正好一个烟童路过,他叫住烟童买了包烟,基于后世养成的好习惯,他决定还是去厕所抽根烟吧。
铁蛋从来没有见过李铁抽烟,看到大少爷熟练的打开包装,弹出烟卷,划着火柴,然后潇洒的吸上一口,再美美的吐上几个烟圈,铁蛋发现,原来抽烟可以抽的这样帅。
李铁浑然不知自己帅帅的抽烟姿势已经引起左右一片惊奇之声,更有几个富家小姐,美目放光,好像要吞了李铁一样。李铁查觉到了周边异样的目光,赶紧推开人群向车厢联接处挤去。
好不容易来到火车联接处,发现厕所还没有打开,无耐之下,只好向旁边让了让想要多吸几口新鲜空气。谁知一不小心脚下踩着一个躺坐在走道上的人,这人三十左右岁戴着一个破旧的礼貌遮住了大半个脸。
知道踩到了人,李铁连忙向地上之人赔不是,哪知地上之人掀开礼貌一角斜着眼睛看了看李铁,再瞧了瞧李铁手中的烟。只是说了句:“给我根烟。”说完就坐直了身体,还拿开了帽子。
李铁一看,这人还真年轻,长得中等身材,相貌也很普通,只是两道浓浓的倒立眉毛,让人看着给人很是凶悍的感觉。
有了香烟作为桥梁,李铁就和这位大汉攀谈起来。一问才知,此人原来是个军人,因为军队欠饷,军队解散,自已也没了营生。后来受同乡资助,买了这张从宁波去上海的火车票,因为没有多余的钱财,所以只好买了站票。
站的久了有些累了就在这躺下休息一会,谁知就偏偏让李铁给踩醒了。因为此人谈吐幽默,同时此人也是孤身一人去上海打拼,不禁让李铁有了惺惺相惜之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