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张学良这个请求,蒋司令正中下怀,立即撇下洛阳的三十万大军,亲自带领一帮政府要员,军中悍将欣然前往。
蒋司令一行到达西安的第一天,在张杨两人组织的欢迎酒会上,双方就闹的很不愉快,因为张杨二人竟然当着很多中外记者的面再次向自己请求停止内战,北上抗日。
当着这么多中外记者的面,蒋司令也不能随意发作,只能委婉的拒绝了张杨二人的请求。可是两人穷追猛打的架式让蒋司令很受伤。
没看到宴会中这么多的中外记者么?没看到我已经委婉的拒绝了你们的请求么?为什么还死缠烂打?
还有没有一国大将的风范,还给不给我这个民国的掌权人留一点情面?蒋司令收中狠狠的记恨着张学良和杨虎城的不识抬举。
于是当宴会结束,蒋司令立即叫来随身的心腹文人,让他们起草弹劾张杨二人的文章,准备在全国各地有影响的报纸上发动对张杨二人的弹劾宣传战。
蒋司令认为张杨二人在欢迎宴会上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就是想让自己难堪,想让自己下来不台,给自己这个一国领袖的脸上抹黑,看样子自己想要夺了两人兵权的想法是正确的。
在蒋司令看来,经过这几年的消耗,无论是东北军还是西北军的精气神都大不如从前。所以他想兵不血刃的撤消两人国民军副总司令和第十七路军总司令的职务。
并且将二人的军队再裁撤一部分之后,分别调往福建和安徽。等两军离开他们的根本之地到达南方,他们就是失去了利爪的老虎,自己想如何整治他们还不是随心所欲?
接下来的几天,蒋司令开始频繁前往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前线慰问将士。为了让张,杨二人放松警惕,蒋司令甚至把自己的卫队放在了西安城外,只带了随身的一个警卫营入住西安华清池。
蒋司令每日除了慰问前线将士就是拉拢张杨二人,对两人大灌迷汤,忽悠二人再次对西北红军发动凌厉的攻势。
本来看到张杨二人已然心动,谁知十二月九日这一天,西安又发生了令蒋司令不愉快的事情。
原来为了纪念一二·九运动。西安市民自发举行了集会。谁知军警们为了维持西安的治安,想给前来西安的蒋司令留下个西安大治的好印象,强行驱赶前来集会的西安百姓。
老百姓们当然据理力争,不肯各自散开回家,结果无良的特务军警们竟然向聚集的群众开枪,还打死了一名小学生。
如此残爆的场面让集会的群众们非常激愤,进而与军警和特务们发生了更大的冲突。听到消息的蒋司令立即命令张学良率军前往镇压。
结果到达集会地点的东北军们,被广大的群众一曲《松花江上》唱得弃枪大哭。这些失去了家乡的东北军将士们最后更是加入了请愿的队伍。
而张学良也顺应民意,立即前往华清池再次向蒋司令请愿。不过他再次遭到了蒋司令的怒斥。
蒋司令一边下令自己在城外的卫队入城抓捕请愿的学生和百姓。一边当着张学良的面下达了必要时可以用机关枪扫射的命令。
而张学良听到蒋司令的命令,立即上前阻止,大喊:“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更不能屠杀进步学生。”
可是蒋司令已经失去了理智,同样大声喊着:“这些死脑筋的反动学生,不用机关枪对付,不足以平息内乱。”
看着领命而去的蒋司令卫队。张学良心灰心懒的离开了华清池。张学良在回到西安张公馆的那一刻,他狠狠的让卫士去叫来白凤翔,同时更是秘密通知杨虎城,速来张公馆,有要事相商。
第三百二十九章 张、杨合谋
当天晚上化了装的杨虎城只身来到张公馆,看到神情沮丧的张学良。杨虎城上前拍了拍张学良的肩膀。
“汉卿,你终于下定决心了?”杨虎城平静地说道。
张学良瞪着通红的眼睛,看向杨虎城:“杨大哥,我张汉卿眼瞎呀,以前把蒋司令当成中国的大救星,他说的一切我都相信。
他说我们国力不足,不能与日军硬拼,我信了,结果不但丢了东北,更丢了半个华北。后来他说想要强国,就要消灭中国的军阀割据的局面,还要剿灭南方叛乱的红军。
我也信了,结果我帮他东剿西剿,叛军越剿越多,我的东北军则越剿越少。直到今天,他还当着我的面忽悠我带兵与西北红军决一死战。
可是他竟然还当着我的面前下令,让他的军队向手无寸铁的爱国学生和集会的百姓开枪。
有他这样的国家领导人么?有他这样的中国救星么?我今天算是真正认识到他了,他已经不是我当年那个一心为了振兴中国而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蒋大哥了。
他现在就是一个只会排除异己,只会屠杀百姓的冷血的政客。所以我必须得反,为了我自己,也为了西北那些爱国的学生和百姓,更为了全中国的百姓。
杨大哥,我们如何行动?你就说吧。我张学良若有二心,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看到张学良立下了如此的重誓。杨虎城露出了赞赏的目光:“汉卿,你很好,你还没有让我失望,你还有点骨气,你还知道爱护你的百姓。
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当兵的职责就是保家卫国,绝不是那些军阀们只知收刮民脂稿弄得老百姓民不聊生,更不是那种可以随时向老百姓开枪的军人。
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又怎么能对自己的衣食父母们刀兵相向呢。所以你敢违抗蒋司令的命令,你是对的。你这样做对得起你死去的老爹,一代枭雄张大帅了。”
“谢谢杨大哥如此看得起我,自从丢了东三省,我一直觉得愧对信任我的东三省父老,更愧对我九泉之下的父帅。
如今我也是为国请命,我也豁出去了,不成功就成仁,与其再这样窝窝馕馕的苟延残喘,还不如轰轰烈烈的大干一场。哪怕是死了也值了。
不过杨大哥,只有我们两军配合么?你没有把咱们的想法和红军那方面透露一下么?万一我们事败了,也好有个容身之所呀?”
张学良还没有造反就已经开始安排后路了,这是典型的贪生怕死之辈才能干出来的事,他毕竟年青,又从小生活在安逸的环境下,少了杨虎城这种从小拼搏而起的将军们特有的伐果断的特色。
杨虎城摇了摇头:“如此大事,又如何求救于外党之人,这次的事件,只有你我二人得知,并无第三方力量参与。不过一旦成功,我们倒要第一时间邀请红军派来代表才行。
因为我们这次的目的就是停止一切内战,大家联合一致对外,而作为我们的老对手红军,自然也是我们努力争取的对像。
而且你我皆与红军有过多年的接触,你不觉得他们人数虽少,可是纪律严明,颇有正义之师的风范么?也许,这中国未来的天下,还真让他们得了去也说不定呢?”
“杨大哥真会说笑,以红军的实力又如何能争得天下,他们最多是一个在野党而己,而且一旦蒋司令同意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这红军能不能答应收编还是个问题呢?”张学良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他们答不答应收编无所谓,答应了更好,不答应也没关系,只要他们不在我们进攻日军时在后方捣乱就算是帮了我们国民军的大忙了。
不过以我对他们的了解,他们是真心想抗日的,所以只要我们这次事变成功,他们红军加入到抗日的战斗序列中,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哦,杨大哥看样子对红军很是了解呀,这样我就放心了,我前些天其实已经秘密的通知骑一师从他们的驻地向西安进发了。
前几天他们就到了附近的山区隐藏起来了。如今既然我们已经决定要发动兵谏了,城内的士兵又有军统的特务看着,我们正好可以利用白凤翔的骑一师来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张学良竟然早就准备好了人选,看样子他也是做的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呀,这骑一师,即可以是剿匪的队伍,又可以是发动兵变的队伍呀。
杨虎城其实对红军很了解,因为他有不少的部下虽然早早就投到了红军那里,可是私底下他们还有联系,他对于红军的很多抗日救国的主张也很是认同。